在2024年全国两会中,新能源汽车成为高频词汇之一。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同时强调“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新能源汽车赛道热度持续攀升,而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也越发受到外界关注,当下正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的江苏常州,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2024年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带来了《关于支持江苏常州创建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
“目前,江苏省常州市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取得了先发优势,已形成‘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四,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刘静瑜如此表示。
202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23年,常州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十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达 4700亿元,不仅如此,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势头凶猛。
“常州市以‘新能源之都’作为城市新名片,依托的是深厚的产业底蕴和把握‘时’‘势’的能力、定力。”常州市相关部门此前向记者介绍,常州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起势,与当地“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新能源领域产业起步早、根基深”“政府引导积极主动、适时有力”等因素密不可分。
而在多地竞逐新能源赛道的情形下,股配资平台常州市当前正谋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更进一步”,按照规划,到2025年,常州市实现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要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尽管如此,在产业赛道越发拥挤、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形下,志在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常州市,仍需持续发力。
刘静瑜就认为,目前,江苏省仅有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家(徐州、常州、苏州),领域分布在智能制造装备和生物医药,在新能源领域还没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常州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融合集群示范,需要通过建设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和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打造有示范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刘静瑜表示。
对此,为更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式、跨越式发展,刘静瑜建议:“一是恳请国家层面开展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二是建议在新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考虑将常州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定为国家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为常州市打造‘新能源之都’提供更多动能。”
记者注意到,为支持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推动集群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及拓展示范场景等方面提出多条支持措施。
“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意见》指出,常州市要“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辉煌优配观点